校园小记者站:吉隆坡燕美华小
小记者:林欣彤(6M)
指导老师:罗美兰、蔡国玲、杨婉茵
燕美华小小小记者团很荣幸在线上采访来自槟城的许金祥副教授。许副教授与小小记者分享学习路程。他于2009年在日本京都大学毕业后,前往东京大学进修硕士课程,毕业于2011年。接着,他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考取博士学位,在2015年当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9年加入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政道研究所。
虽然许副教授曾经在日本、瑞士和美国留学和工作,但是他选择在上海发展事业,主要原因是,上海有利于他的研究领域——粒子研究的发展。其次,上海离马来西亚也比较近,这样他在思乡,或是在农历新年,都可以回乡探望家人,也可以吃上最爱的槟城美食叻沙(Asam Laksa)。
许副教授在上海生活四年多,他表示上海最吸引人的是迪士尼乐园和当地的美食。虽然上海城市繁华,但缺少了高山流水与新鲜空气。
许副教授喜欢的上海美食有很多,包括:红烧肉、糖醋小排、炒螺蛳、大闸蟹、熏鱼、白斩鸡等。他表示十分喜欢上海的公园,因为公园随着四季的变化展现不同的风景。然而,四季中他最喜欢春天和秋天。因为他觉得这两个季节的温度非常舒适,介于23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而上海的夏天非常炎热,温度甚至超过了马来西亚气温,也容易中暑;冬天则非常冷,全身会冻到麻痹,相当难受。
许副教授是物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形成宇宙物质世界的最小单元──基本粒子。可是这些粒子并不是小朋友玩的球,而是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粒子。许副教授表示他计划以后建造一家可以迅速生产粒子的工厂,这样他就可以和伙伴一起快速研究更多的粒子。
许副教授也分享了他如何和伙伴一起面对过去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袭击。
上海的疫情管制十分严厉,他们每天需要在小区里做核酸检测。疫情最严峻的4到5月,基本上不能离开小区,在5月底每3天只能出门两次,出外一次的时间限定4小时。长期做核酸检测的滋味真不好受,一开始他感觉喉咙有点恶心,可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着想,许副教授唯有乖乖待在家。
去年4到5月的封控期间,许副教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比以往困难。但是,他与家人相处互动却更多了。许副教授和家人被封锁最久的一次长达两个多月,而且他们也两三年没回马来西亚了。如果要从马来西亚回到上海,就必需通过5加3的隔离,也就是隔离8天,前5天是在酒店隔离,后3天是居家隔离。很幸运的,许副教授和家人至今未曾确诊,身体也非常健康。
许副教授受访时提到在上海沟通没有遇到多大的问题,因为那儿多数的人都是从中国其他省分到上海发展,因此他们很少用上海话交谈,通常都是以普通话沟通。农历新年期间,上海就像空城,没有人在街道上来来往往,没有任何营业的店铺,因为人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度过春节了。
最后,许副教授表示,在上海基本上没有人带现金出门,只要一机在手就没有烦恼,因为他们都是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钱包付款。对于许副教授怎么适应上海的生活,小记者们更好奇。原来,上海的生活和马来西亚的生活还挺相似的。上海和吉隆坡一样,是一个文化包容很强的城市,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完善的交通体系建设。
许副教授目前有5位学生正在攻读博士和硕士,其中两位就来自马来西亚,他们很快就融入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
后记
虽然这次的采访只有短短一小时,可是让小小记者们明白了我们需要有逆向思维,才不会屡试屡败。另外,每个人要有一个梦想,这样我们才会有动力往自己的梦想冲刺。
这次的采访让小小记者们从中领悟了许多道理,获益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