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星星学堂》编辑室 | 2022年06月18日

混血的后裔仄迪人

记者/摄影:黄元珠

校园小记者:陈厚恩(爱极乐华文小学,六年级) 、卢芷卉(培智华文小学,五年级)

随团采访:马六甲学记傅颂婷、陈心慧

专题策划:《星星学堂》编辑室


多元的马来西亚

    马六甲特别的族群“仄迪族”(Chetti),是马六甲土生混血印裔,但人数很少,他们长相也像印度人,所以一直少为人知,也被误认为是印度人。但他们的饮食习惯、服装、语言等,与本地马来人相同,却保留了印度教信仰,数百年来坚持传承及守护。

    这天,我们邀请六年级的陈厚恩和五年级的卢芷卉,一同前往雅佳美浪的仄迪村,访问中国公学二年级的Rushikesh。Rushikesh被老师取名为鲁士克,今年8岁,已故父亲是仄迪人,妈妈是来自印尼棉兰的印裔,奶奶则是华人。他自小生长在一个多元文化、语言的家庭。


鲁士克穿上传统服装与妈妈温妮拉一起合照。
鲁士克穿上传统服装与妈妈温妮拉一起合照。


    鲁士克家里排行第三,上有两名姐姐,但只有他到华小读书,所以只有他会用中文与奶奶沟通。不过在家里,他通常用英语及马来语跟妈妈和姐姐讲话。仄迪人有自己的语言,与峇峇马来语相同,但用词有别于马来语。

    过去仄迪人在联姻上,必须选择仄迪族,不过后来,很多族人也与华人、印度人结婚。有趣的是,家中孩子会什么语言,就视妈妈是什么族裔。因妈妈和孩子关系密切,也经常沟通,所以孩子自小使用妈妈的母语说话,很快就学到妈妈的母语。如果仄迪人与华人女子结婚,一般上,孩子就会说中文;如果是与印度人结婚,那么孩子就会说淡米尔语。

    鲁士克的母亲虽然是印裔,不过在棉兰老家说印尼语,不谙淡米尔语。鲁士克的父亲在家中是老大,其二弟(鲁士克的二叔)与印裔女子结婚,所以孩子们懂得说淡米尔语,小叔则与华人女子结婚,所以孩子也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

    仄迪村有53间民宅,其中23间属于华人,其余的才是仄迪人的房子。这座村子是维护仄迪人文化的中心,只要是祭祖或者丰收节,不管迁移到何处的仄迪人,都要在祭祖的这段期间回到仄迪村,履行仄迪人的责任。

    对于仄迪人而言,最重要的节日是1月中旬(一般上是1月14日或15日)的Parchu(祭祖)以及隔日的Ponggal(丰收节)。祭祖节就如我们华人的清明节,所有在外地的游子都必须回到仄迪村里,向先贤拜祭。为了显示重视祭祖,以及不忘记先辈的贡献与教诲,仄迪人会在祭祖的前一个月,进行Sembahyang Bunga(献花仪式)。

    长达一个月,每家每户的仄迪人必须在清晨5时将家门打开,清洗家前院,然后插香及烧甘文烟,献上鲜花,以最隆重的礼仪──欢迎祖先返家。祭祖的前一个星期,他们会选择其中一个星期日,到祖先的坟墓祭拜。

    隔日,就是丰收节的庆典开始。一直到现在,仄迪人严格遵守先辈留下的仪式及文化,丰收节当日,一定准备18道菜肴作为祭品。第二日,是Ponggal Lembu(供奉神牛),这是仄迪人为了感谢牛在农耕社会作出的贡献,因此在这一日供奉它们,让它们放一天假,穿上华丽的衣服,在村子绕一圈游行。

    丰收节的第3日,叫做Ponggal Anak Dara(女童节),这一日在过去资讯不发达的年代,是联谊大会。女孩们在这一天要负责煮用来祭拜的牛奶饭,然后进行大型的祭拜仪式。这一天,妇女们也会借意到来看看少女们,再与合意的少女家长联系。


村内有一座简单设计的仄迪庙。
村内有一座简单设计的仄迪庙。


    鲁士克的父亲是商人,热爱仄迪文化,经常收藏仄迪文化相关的文物,摆放家里,把家打造成私人博物馆,接待国內外对仄迪文化有兴趣的客人。

    走进鲁士克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家大门上方挂着的一排芒果叶。据说,印度大象神很喜欢芒果,所以家里一般供奉大象神的仄迪人,使用芒果祭拜大象神后,就把芒果叶挂在大门的上方。

    进入干净整洁的客厅,可以看到墙上挂上很多文物,包括女孩子使用的项链、耳环、头饰,还有古董枕头饰品、小男孩使用的遮羞叶(Caping)、零钱包等等。

    遮羞叶是一片叶子形状的银饰或木饰,主要用于遮住小男童的下体。古时候,小男童穿上遮羞叶就可在外跑动。家中比较富有的男童,佩戴的遮羞叶是银制的;普通人家的小男童,一般上是使用木制的。

    仄迪妇女使用的头饰或发簪的长度比较短,但也是一种利器,若被歹徒盯上,也可以使用簪子保身。


鲁士克穿上传统服装,头饰叫Talapa、衣服叫Jeepa、纱龙以及披巾叫Thundu。
鲁士克穿上传统服装,头饰叫Talapa、衣服叫Jeepa、纱龙以及披巾叫Thundu。


采访团队与穿上传统服装的鲁士克一起合照留念。左起陈心慧、陈厚恩、鲁士克、卢芷卉及傅颂婷。
采访团队与穿上传统服装的鲁士克一起合照留念。左起陈心慧、陈厚恩、鲁士克、卢芷卉及傅颂婷。


文:陈厚恩

    仄迪族是早年印度商人来马六甲经商时与当地的马来女子生下的后代。

    仄迪族主要沟通语言是“Baba Malay”(峇峇马来语)。除了“Baba Malay”,他们平时也用英语交流。他们虽然是印度人和马来人结合的后裔,但他们不会说淡米尔语。

    我很惊讶他们能在丰收节的前一个月每天坚持早起清洗屋子。

    我们采访的对象是鲁士克(Rushikesh)和他的妈妈温妮拉(Wenila)。鲁士克十分害羞,但他还穿上了仄迪族的传统服装给我们看。

    仄迪族的服装和峇峇娘惹的服装很相似。鲁士克还带我们参观他的家,我们在他的家看到很多祖先留下来的首饰和生活用品,让我们更清楚仄迪族的传统生活。

    鲁士克和他的家人遵守祖先们留下来的生活习俗,每年庆祝丰收节。采访后,我们还去参观他们的寺庙,发现他们的寺庙和印度庙很相似。

                     

文:卢芷卉

    这天我和表姐在马六甲学记及负责人元珠姐的陪同下,到仄迪村采访。

    到这个村后,元珠姐边走边讲解今天的任务。到了受访者的家,我们便向女主人温妮拉请安,她家中收藏了许多古董首饰。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仄迪人的主要沟通语言是马来语,平时在家还会用英语,丰收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他们会在家中挂上芒果叶,因为芒果是大象神最喜欢的食物,而大象神是他们的神,于是他们使用芒果叶。每当新的一年来临时,他们才会换上新的芒果叶。

    丰收节当天,他们会穿上传统服装,在早上5点把大门打开迎接祖先,未出嫁的女性要用牛奶煮饭,献给祖先。                                         

仄迪语

中文仄迪语马来语
杯子CangkehCawan
盘子PiringPinggan
放下TarukLetak
LemariAlmari
汤匙SendokSudu
楼上LotengTingkat atas

    

    仄迪人不谙淡米尔文,在家中使用仄迪语交谈。仄迪语与马来语相似度颇高,只有一些文字以及发音不相同。


M610P104.jpg

M610P105.jpg

M610P109.jpg

M610P106.jpg

M610P110.jpg

M610P111.jpg


xxx    xxx    xxx


《星星学堂》故事导读·快快长大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我们
订购星星学堂
联络我们/寻求合作
刊登广告
友情链接
星洲网
星洲人
学海

Copyright @ 2024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