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孩子的心,即抓到父母的心。
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之际,孩子俨然成为现代家庭主要的消费所在。现在的父母,希望生活过得更好,给予孩子的物质,越来越多;孩子的要求,如果不过分,父母一般上也不会拒绝。对商家来说,过了孩子这一关,基本上生意就做成了,因此儿童成了市场营销的一大对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取代了以往电视的地位,以直接的方式,让商品接触小孩子。除了正面的推销,商品广告还能化身为娱乐,以轻松好玩的方式(比如Advergames),让小孩子不知不觉喜欢上。
有一次上超市,见到一个小学生年龄的小男孩,站在妈妈推动的手推车里,指着一排排的商品,说出商品的牌子,并要妈妈买指定的商品给他。
有朋友分享说,虽然孩子现在用着二手手机(注:可以玩game及看YouTube的),但孩子已经告诉她,以后想要买某某牌子的手机了。
让小孩子熟悉某个牌子,是该牌子商品营销的成功。
针对儿童的网络市场营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18年推出《Children and Digital Marketing: Rights, risks and responsibilities》报告,以儿童权益的角度,探讨小孩子在网络接触商业资讯及暴露个人隐私的影响。
小孩子是如何认识商品的牌子呢?现在,商家会想尽办法,通过网络广告,打入小孩子的脑里,因为二十一世纪已经是网络时代,而疫情MCO更是加速这趋势的发展。
● 设置在网页的广告(Native advertising)
● 数码空间混入品牌,商业广告化(Branded Environments)
经过设计的某个品牌的网页环境,结合音乐、视频、游戏,让孩子沉浸在嬉戏中,感觉愉快,建立品牌知名度。基本上,孩子不会发觉这是广告的一种。
● 付费的搜寻结果(Sponsored search results)
当人们在搜寻某个关键字的时候,有付费的搜寻结果,会比免费的排列在更前端。
● 目标市场的地理位置(Location targeting)
透过网站/APP搜集使用者位置location,收集数据分析该区的消费行为、收入水平、人口统计等等。
● 网红行销(Influencer Marketing)
请时下受欢迎的网红、YouTuber,在他们的视频中使用商品,分享商品有多好、鼓励点赞上网购买。
推销给小孩须知~
在美国,商家在营销商品给小孩子之前,必须知道COPA(The Child Online Protection Act)、CIPA(Children's Internet Protection Act)、COPPA(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等法令。
同样的,网络的社交媒体如脸书、Instagram、抖音等,或是视频分享平台如YouTube,都设有保护儿童的条规。
这一类的法令、条规对商家来说,其实是一道道很高的门槛,非常难通过。但是,网络广告很容易帮助商家,以比较隐密、间接,或是看来没有什么伤害性的方式,直接接触上网的小孩子,因为小孩子上了网,基本上就不是小孩子,而是一个个体。但是,网络能针对他使用的习惯、上的网页等数据,推测出他的年龄、性别,依此把适合的广告置放给他。
其实,商家可以自问:比起孩子,父母岂不是更适合作为营销对象吗?基本上,大部分的品牌会发现,在考虑购买商品的决定上,父母比起孩子有更高的权力,对品牌形象也更有价值。
资料参考:Children and Digital Marketing: Rights, risks and responsibilities, UNI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