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主页

星星学堂 ⌄

爱写作 ⌄

看见 ⌄

21世纪学习

星星漫画

活动 ⌄



订阅新闻信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红肚兜男孩
分享:
作者: 蔡羽
插图: 农夫
有声呈献: 潘德南
刊登日期: 2023年09月12日
红肚兜男孩



爸爸给小乐买了绘本《红肚兜男孩》,小乐一翻就被吸引住。

故事说的是1884年,古晋老街发生一场大火灾,眼见大火吞没大多数的店屋时,一个身穿红肚兜的男孩突然出现在古庙的屋顶上,手上挥舞着旗子。瞬间天色大变,豪雨倾盆而下,将烈火浇灭了。

红肚兜男孩是广泽尊王显现的形态,许多老一辈的古晋人听说过这个故事,这也是古晋的广泽尊王庙香火兴旺百年的原因。

那个周末,爸爸带着小乐到广泽尊王庙参观,庙门口悬挂着“凤山寺”的牌匾,庙前是繁忙的大街,街的对面则是古色古香的老戏台。

小乐从小到大不只一次跟着爸爸妈妈站在路边,观赏广泽尊王的神诞游行,那可是每年的城中大事,游神队伍长达数公里,还有很特别的火龙表演。然而,真正走入这一间古庙,倒还是小乐的第一次。

在庙门口,小乐学大人般双手合十参拜,然后径直走到神殿,认真观察广泽尊王的神像。爸爸跟在后面,向他解释:“广泽尊王原名郭忠福,是中国后唐时代的人,据说化成神仙的时候只有16岁,因此神像的造型是个孩子。广泽尊王是福建人的神明,通常福建人尊称他为圣王公,这座古庙也属于古晋福建公会的产业。”

“这一座庙有多久了啊?”小乐好奇地问。

爸爸之前做了些功课,他带小乐来到墙上刻着重建碑记前,指着碑记上的“光绪廿三年”,再打开手机查找,显示那是1897年。爸爸告诉小乐:“这座庙在那一年重建,意思是它在那以前就存在了。”

此时,爸爸从背包里翻出一份复印资料,资料提到古庙里有一面1876年“圣德同天”的匾额,说明这座庙出现在更早的时候。

小乐屈指算了一下:“所以1884年大火灾时,古庙已经在这里,所以广泽尊王才会挽救了那场灾难。”

此时,庙里的老庙祝注意到两父子的谈话,远远对他们点点头,表示赞许。一会儿,老人家开口:“在庙里的神台或桌子都是百年文物,制造过程没有用上一根铁钉,全靠木匠计算精准套接而成。”

小乐赶紧查看香案和几张老桌子的接口处,果然如老人所说,没有一根铁钉。爸爸说:“这叫榫卯技术,在没有铁钉的年代,人们是靠这个技术来造房子和家具,很考验工匠的技艺。有人做过模拟实验,证实许多用榫卯技术搭建的老建筑,即使面对强烈地震,也不容易倒塌,因为卯榫接口是活的,可以随地震摇晃。”

老人领着他们站到庙门口,观赏挂在庙门内侧两旁的对联,左右各10个字,但没有一个字让人看得懂,小乐和爸爸啧啧称奇。这是一副1895年的对联,上面的字乍看像“寿”字,却各有不同。

离开古庙,爸爸带着小乐越过马路,对面有一个名叫“花香园”的小公园,园里有个小水池,水池正中央是一个古老的手动水龙头,据说过去是街坊们打水的地方。

顶着大太阳说完故事,小乐和爸爸都感觉唇干舌燥,恰好旁边的戏台有个卖红豆冰的摊子,父子俩各点了一碗红豆冰大快朵颐。小乐爸爸吃着冰,跟老板攀谈起来。老板说:“这是我祖父传下来的生意。”

小乐忍不住惊叹:“老街的所有事物都好有年代感啊!”

这位经营冰品的老板,小孩子都喊他阿勇叔。阿勇叔原本是在街头摆档,前些年才搬到戏台这边。说起这个戏台,原来还有个典故。

阿勇叔从前就住在这条街上,他回忆:“我童年的时候,只要有庙会活动,这条街上就会涌现很多小贩,戏台上面也会有连场闽剧,街坊们会按时赶来看戏,有些人还自带小凳子和纸皮,就地坐下观赏。不仅是华人,住在附近甘榜的马来同胞也喜欢看戏,大家跟着来凑热闹,看到精彩的地方,不分种族,一起叫好。”

阿勇叔清了清喉咙,继续说:“这条路叫花香街,官方路名叫Jalan Wayang,据说是因为马来同胞都知道街上经常有唱戏,所以才有了这路名。”

小乐不禁惊叹:“大家不分你我地生活在一起,又和谐又亲善,太好了!”爸爸笑了,阿勇叔也笑了,送了一支传统甘冻冰棒给小乐。


广泽尊王庙位置链接:https://goo.gl/maps/GFuotUG5BFEYvg8k8


0912-7.jpg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我们

订购星星学堂
联络我们/寻求合作
刊登广告
友情链接
星洲网
星洲人
学海
Copyright © 2024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