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小乐一行人在长屋的巴洛(Baruk)小屋里聆听马辛爷爷的解说。
那高高悬挂的骷髅头骨吸引了小乐的注意,他刚刚向马辛爷爷提问,就被门外的音乐和欢呼声打断。
他们走出巴洛,看见长廊不远处,两位女村民穿上传统服饰载歌载舞,不少游客已兴高采烈地在围观。于是,马辛爷爷领着小乐他们过去凑热闹。
舞者舞姿曼妙而优雅。一对老外夫妇看得格外投入,一旁的导游耐心地跟他们解说:这是模仿老鹰的动作,那是插秧的动作,现在是欢迎宾客的舞蹈……
小乐对舞蹈没有很大的兴趣,倒是把目光锁定坐在地上的乐师身上,其中一位正敲击着一个竹筒乐器。刚好听到那位导游解释:“这是巴达旺地区(注1)毕达友族的传统乐器,名叫Pratuokng,是一种竹制的六弦古琴。你们看看,那个琴弦从竹筒表面雕刻并浮起,敲击那些琴弦就可以奏出不同的琴音。”
Pratuokng的音乐清脆而空灵,非常特别,搭配另一位乐手的鼓声,悦耳动听。小乐听导游说,这个乐器已经登上了砂拉越最有名的国际盛会——雨林世界音乐节的舞台。啊,这是小乐向往已久的盛会!
演出的尾声,舞者邀请观众加入一起跳舞,马辛爷爷拉着戴叔叔和小乐爸爸先加入,后来小乐也跟着大家一起跳起来,二十多个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走两步退一步,双手缓慢地挥动如翅膀,越跳越起劲,开心得很。
表演节目结束后,马辛爷爷领着他们到琼安阿姨家享用私房菜。琼安阿姨的年龄和小乐妈妈的相仿,个头稍微矮小,皮肤也比较黝黑,身材微胖但是很结实。她很有生意头脑,把自家二楼和隔壁另两间亲戚留下的空屋,改为民宿用途,是长屋里最早经营民宿的村民之一。
“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砂拉越原住民的菜肴,有竹筒饭(Lemang)、竹筒鸡(Pansoh Manok)、清炒木薯叶、黄金茄子(Terung Asam)酸辣鱼汤、马兰诺族(Melanau)的鱼生(Umai)和特地从诗巫(注2)运过来的野生黑橄榄(Dabai)。”琼安阿姨停了一下,望着戴叔叔笑着说:“戴先生,你可以尝尝我们的原住民食物和马六甲的娘惹食物有哪里不同。”
琼安阿姨不愧是民宿经营者,陪着大家用餐之际,给大家说了很多食物的故事。
小乐记得琼安阿姨说,竹筒是砂拉越各大原住民常用的料理工具,特别适合用来烹饪有汤汁的菜肴,除了煮竹筒饭,还可以煮竹筒鸡、竹筒猪肉、竹筒鱼肉等;木薯叶一定要尽量揉碎,这是砂拉越乌鲁民族(Orang Ulu)习惯的做法,据说比较容易消化,农民可以更快得到营养和体力;酸酸的黄金茄子又称为“拉子茄”——“拉子”其实是过去人们对达雅族的称呼,带有贬义,所以现在大家都避免用这个词,倒是有些达雅族朋友很可爱,并不特别避忌。
戴叔叔显然对鱼生很感兴趣。琼安阿姨解释:“马兰诺族是靠海的民族,他们早年是不吃饭的,主食是硕莪粒,因此部落里几乎找不到胖子。鱼生是马兰诺渔民在出海捕鱼的时候,想出来的一种保存鱼肉的方法,传统上用雨林里采摘的野杨桃腌渍熟成,吃的时候再配着硕莪粒,减低鱼生的酸性对胃部的刺激。”
小乐第一次吃鱼生,也第一次吃硕莪粒。他说:“所以这个是马兰诺人的sashimi?”
琼安阿姨笑着点点头,看到小乐妈妈捏起一颗黑橄榄正吃得津津有味,她说:“你们很幸运,这个时候吃到黑橄榄,这种水果只产在砂拉越中部,而且是季节性水果。老一辈的人都会说,看见森林里面的山猪肥了,就知道采摘黑橄榄的季节到了。这种婆罗洲雨林里独特黑色的水果,吃起来是奶油口味,营养非常丰富。”
这时,马辛爷爷说话了:“琼安,你应该准备一些硕莪虫给他们品尝。”大家听了哄堂大笑,戴叔叔和小乐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琼安阿姨说:“硕莪虫就是寄生在硕莪树身里的虫子,很肥美,生吃的话,咬下去满口都是奶油浆汁,当然也可以炒或者炸过再吃。不过要注意的是,少数人可能会对硕莪虫敏感哦。”
饱餐一顿后,琼安阿姨指了指屋旁放着的一根吹筒,示意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根据马辛爷爷的解释,吹筒是原住民狩猎的工具,也是打仗用的武器,通常吹出的是沾了毒液的毒箭。小乐爸爸和戴叔叔试了试,比赛看看谁可以先射中挂在墙上的箭靶,结果还是小乐爸爸技高一筹。
此时,小乐突然想起什么:“马辛爷爷,您还没告诉我巴洛里面为什么有骷髅头骨?”
马辛爷爷哦了一声,认真地告诉小乐:“是这样的,达雅族早期是猎头族,跟敌方部落开战时,会把对方战士的头颅砍下来带回长屋,经过清洗以及祭拜仪式,供在家门的横梁上。达雅人相信,人死后,灵魂留在头颅里面。战士们敬重对方也是个战士,就把他们的灵魂供在家里,这些被供奉的头骨里面的灵魂,就变成长屋的守护灵。”
大家认真地听着,小乐感觉这个传统风俗太神奇了,而且充满异域风情。马辛爷爷清清喉咙继续说:“猎取人头的数量代表着战士地位的高低,当然战士们并不猎取普通村民和妇女小孩人头,而且随着文明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个习俗早已消失。随着越来越多达雅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把过去留在长屋里的头骨埋掉或者火化,这些都成历史了。”
马辛爷爷的故事说完,长屋之行也告一段落,大家转而到长屋旁边的河流泡温泉。这个温泉也是安娜莱斯长屋独特的天然景观,泉口就在河流正中央,村民用石头围成一个小池塘,大家涉足走过浅浅的河水就可以跨入小池,温泉的泉水让人感受有点烫热。
大家围成一圈,泡脚闲聊,戴叔叔对小乐爸爸说:“这趟长屋之旅,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啊!”
小乐爸爸看着他,又看了小乐一眼:“好吧,看大家应该对砂拉越原住民感兴趣了,过两天我们去砂拉越文化村,认识更多原住民文化!”
注解:
注1:Padawan
是砂拉越古晋的其中一个副县,也是毕达友族聚居的其中一个地区。
注2:Sibu
位在砂拉越中部的省份,也是砂拉越第三大城市,因为是福州人聚居的地方,因此有“新福州”的美誉。福州人是在20世纪初抵达诗巫从事开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