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者: 蔡羽
插图: 农夫
有声呈献: 潘德南
刊登日期: 2023年04月11日

安娜莱斯毕达友族长屋(上篇)



    车子行驶在弯弯曲曲的郊外公路上,来自马六甲的戴叔叔脱口而出:“我太喜欢原始热带雨林的景色,西马大道上经常只能看到连绵的油棕芭。”

    小乐听了这话,认真地观赏车窗外的风景。戴叔叔是小乐爸爸的大学同学,这次趁着到古晋公干,计划长屋一游。于是小乐爸爸决定带上一家人和戴叔叔,到安娜莱斯长屋来个探访,顺便泡泡温泉。

    这也是小乐第一次去长屋,过去一直听长辈说达雅人的故事,每次听到猎人头的故事就特别紧张。车子在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朝向深山而去,就在小乐认真想象着长屋的情景时,爸爸说:“看到竹林了,长屋就在不远处。”

    小乐爸爸解释,安娜莱斯长屋有数百年历史,属于毕达友族的传统长屋。毕达友族是砂拉越人口第二多的原住民,过去称为陆达雅族,跟海达雅族(伊班族)在历史上经常发生战争。毕达友族是善于利用竹子的专家,从建筑、日常用具、饮食习惯到乐器等,都大量使用竹子。

    穿越大片黄竹林,车子抵达安娜莱斯长屋的停车场。小乐感到兴奋,他发现这个村子有很多排长短不一的长屋。

    安娜莱斯长屋还住着村民,但部分屋子已经改为民宿用途,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居住或者参观。村民组织了管理委员会,向游客收取成人8令吉和儿童5令吉的入门费,并且献上一杯米酒作为见面礼,这也是毕达友族传统的待客之道。

    妈妈不准小乐饮酒,但允许他体验一下,啜一小口。米酒入口,不曾喝酒的小乐先是皱了一下眉头,只觉有点呛,又很香甜。戴叔叔则喝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一小杯米酒两口就喝完了。

    负责倒酒的村民很大方,接连又倒了两杯不同口味的米酒给戴叔叔和小乐爸爸,解释道:“这是我们传统酿制的米酒,名称叫tuak,用糯米酿的,可以加上不同的口味,比如这杯是加上班兰叶的,这杯是黄梨的,这杯红色的是火龙果。”

    小乐爸爸特地通过朋友安排了长屋向导,他是马辛爷爷,是安娜莱斯长屋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是长屋里的知识分子,据说年轻时曾经在殖民地政府任职文员。马辛爷爷个头矮小,皮肤黝黑,顶着一头白发,看上去有点严肃,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小乐心想,还好平时有认真学习英语,所以还可以听明白马辛爷爷的解说。原来住在深山里的原住民,为了在险峻的自然环境里生存,大家必须分工合作从事农务,还要集体防止野兽和敌人的攻击,于是就有了可聚居的长屋。

    马辛爷爷说:“你们看,立在土里——长屋的脚高过成人,除了防止敌人和动物爬上来,还有一个好处,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看着小乐,目光充满期待。小乐想了想,突然灵光一闪:“我知道,可防止水灾!”

    马辛爷爷伸出拇指赞许小乐,接着就带大家沿着木梯子登上长屋。所谓的木梯子,其实是用斧头在粗壮的木头上劈出小缺口,作为踏脚的台阶,大家依序爬上去,小乐爬得战战兢兢。

    大家登上了长屋,马辛爷爷指了指木梯子说:“过去,到了晚上,村民会把木梯子收起来,这样敌人就没有办法攻击我们。”

    这时,小乐的心里头冒起了一道问题:“现在还会有敌人来攻击吗?”

    马辛爷爷笑笑说:“现在不会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从前,森林里面有很多部落,大家靠耕种和打猎为生,当一个地方的土地不肥沃,猎物少了,部落就会迁移到其他地方,所以经常和其他部落抢地盘,然后就发生了战争。现在,大家采用现代化的耕作,农地得到了更好的照顾,不需要迁移。”

    小乐点点头,转身观察眼前长屋,那长长的走廊几乎望不到尽头,走廊的一边是一扇一扇门,每扇门里住着一户家庭,村民们三三两两正坐在门口的矮凳或者草席上闲聊,有些人手上编制着东西,有些人在给胡椒粒装瓶。偶尔有一只猫或者一只鸡走过,大家视若无睹。马辛爷爷说,长屋里总共住着超过80户人家,而长廊是长屋村民社交联谊的地方,也是大家工作和晒作物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空间。

    这时,小乐还发现长屋的地板几乎用了竹片和竹筒,心想毕达友族果然喜欢竹子。爸爸和戴叔叔则站在一根粗大的柱子旁,对着柱子敲敲打打。马辛爷爷说:“这是古老的Belian木,非常坚硬,不怕白蚁和虫蛀,一栋长屋需要用到很多主干柱子,用的都是这种木头。”

    爸爸给戴叔叔补充:“这种Belian木,英文叫铁木,华人管它叫盐木或者盐柴,是婆罗洲岛上独有的物种,密度非常高,所以不怕虫蛀,通常作为建房子、桥梁、灯柱等的材料。传说盐木没有被砍下来,在森林里可以存活一千年。”

    戴叔叔发出惊叹的声音,而小乐跟着大家一路走去时,也好奇地敲敲这些柱子,感受它的硬度。

    马辛爷爷把大家领到一栋圆形的独立建筑,里面的墙上挂着一些用具,地板上放着一尊青铜大炮,中间位置则围起一个火炉和架子,火炉里烧着木炭,火炉上方的架子则放置着骷髅头。

    小乐看了有点小害怕,下意识拉了拉妈妈的手。

    马辛爷爷清清喉咙:“这个小屋子叫巴洛(baruk),每座毕达友甘榜都有一座巴洛,而且必定是位居甘榜的中心点,是我们的社区中心,我们在这里开会讨论,外来的访客也住在这里,还有过去战士们猎回来的人头也供在这里。”

    戴叔叔对地板上的青铜大炮深感兴趣,就问起它的由来。马辛爷爷说:“那是1857年,砂拉越还在英国白人拉者统治的年代,石隆门地区的华人矿工曾经和英国人爆发了一场战役,我们村的战士帮助英国人平定了战事,所以得到这个大炮作为奖励。”

    此时,小乐鼓起了勇气,问起骷髅头骨的事。马辛爷爷正要说些什么,巴洛外面就传来音乐和欢呼,气氛热闹。

    究竟巴洛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小乐又是否能得到有关骷髅头的解答?且待下一篇分晓。


注解:

拉者 - 职称,相当于总督。源自汶莱。


0411-9.jpg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我们
订购星星学堂
联络我们/寻求合作
刊登广告
友情链接
星洲网
星洲人
学海

Copyright @ 2024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