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记者站:吉隆坡中国公学
专题策划:《星星学堂》编辑室
小记者:邱祉皓、陈乔恩
指导老师:陈思微、郑姗姗
报导整理:郑德发
摄影:陈敬晖
垃圾、垃圾、垃圾!垃圾无所不在、除之不去,成了现代人生活的梦魇。
4月12日《星星学堂》刊出《零垃圾的风》,让我们思考零垃圾的可能。配合此故事,《星星学堂》编辑室邀请吉隆坡中国公学的两位小记者,观察自己社区的垃圾问题,制作《我的社区是否能零垃圾》报告,之后出席马来西亚零垃圾协会(Zero Waste Malaysia)的《垃圾大百科》活动,访问零垃圾协会联合创办人许淑怡女士。
这天,马来西亚零垃圾协会在八打灵再也举办《垃圾大百科》活动,会场中最吸睛的是一座垃圾堆叠制成的巨大艺术品《老虎最后的尊严》。零垃圾协会联合创办人许淑怡向小记者说,这副作品提醒人,管理不当的垃圾,威胁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访问前,小记者邱祉皓和陈乔恩呈上《我的社区是否能零垃圾》报告,许淑怡看后,针对小记者的社区河流及公园湖泊污染,建议集合社区居民的力量,集体签名写投诉信给有关当局,并附上照片作证明。
说到零垃圾,许淑怡的目标是带大家了解生活中如何实践零垃圾。“虽然有人认为要做到零垃圾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终究是我们朝向的目标。”她呼吁大家买菜时带环保袋,用环保的容器盛装打包的食物。所谓“一传十,十传百”,当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身边的人就会慢慢受影响,把这良好的零垃圾生活习惯散播出去。
但,她也表示有些垃圾是不能避免的,特别是口罩。疫情期间,口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大部分口罩不能回收。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妥善处理用后的口罩,如折起来丢进垃圾桶,避免垃圾口罩随处乱丢或流入河里。
许淑怡也提醒,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垃圾是必要的。其实,为了达到零垃圾,每天清理那些没完没了的垃圾,倒不如从自己做起,改变生活习惯,从而减少垃圾。想要零垃圾,每个人都需要负起责任,注意自己的消费习惯,以及如何妥善处置制造的垃圾。
马来西亚零垃圾协会最初是在2016年通过面子书,开了一个“Zero Waste Malaysia”的群组,结交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2018年,他们申请成立非营利组织,目前超过40,000名会员加入他们的协会。
说起垃圾,许淑怡表示垃圾不但污染环境,还严重影响生态。垃圾被垃圾车送到运输站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被送到回收站,而不能回收的垃圾,则送到掩埋站,也就是俗称的“垃圾山”。但这些垃圾中有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有机垃圾会排出影响气候的气体──甲烷,这种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同时,塑料垃圾漂到河中,流入海里,分解成塑料微粒,随后进入海洋的食物链,最后人类吃污染的鱼,遭殃的最终还是人类。
最后,许淑怡鼓励小记者,减少垃圾应该从自己开始,做好自己的本分。只要大家愿意为社会出一份力,达到零垃圾并非难事。
《我的社区是否能零垃圾》观察报告● 邱祉皓
观察地点:Taman Bullion Mewah
观察日期:2022年4月14日~2022年4月18日
我家旁边的一条河,长期被污染,河面有时会浮着一层层油渍,不时发出异味。此外,河里还有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玻璃瓶、塑料吸管等。
我的公寓旁的一片空地,空地有一些塑料瓶和塑料袋,显示有人非常没有公德心。我觉得应该在空地前立上一个告示牌,警惕人们不要随地乱丢垃圾。
我的住宅区旁的垃圾站,有一些垃圾桶已经装满垃圾,有些甚至溢出来。
《我的社区是否能零垃圾》观察报告● 陈乔恩
观察地点:Tasik Danau Kota Park
观察日期:2022年4月14日~2022年4月18日
下了一场滂沱大雨,湖里的垃圾被冲到沟渠里,结果沟渠塞满各种各样的垃圾。
湖边还有各种垃圾,例如瓶子、塑料袋、废木板等等。美丽的湖被一些没有公德心的人破坏了。
为了杜绝破坏社区的行为,我建议安装闭路电视来观察这些“垃圾虫”,把他们的肖像贴在公园的布告栏,让他们蒙羞。
主编评语:
两位小记者采访前制作《我的社区是否能零垃圾》报告,除了亲身观察社区的垃圾问题,采访时也对零垃圾有较深入的了解。当天采访有些匆忙,两位小记者提问时有些羞涩。建议学习发问及抓住访问的重点,延伸提问,这样就会更进一步。加油!
xxx xxx xxx
《星星学堂》故事导读·小红帽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