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这句歌词点明了整篇文章。
毕业季的到来,猝不及防,但这是迟早的事。毕业时,一定要去环顾一下校园,那个让我们有所学、有所得的校园。校园里最舍不得的,肯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是一生中难能可贵的知己,但我们终是会散。
朋友像每个人世界中的“配角”,他们只会在某个时间段陪自己,之后也会是落下“曲终人散”的布幕。这像一群人来到了十字路口,他们需要选择自己该去的那条路,选好了该前往的未来,大家会背对背向那段路走去。愈走愈远,先是回头观望对方走了多远,再到最后剩下少年追梦的背影。一批一批的人都会走到那个十字路口,身边也换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而他们也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回忆。
但当你的身边一直有一个人陪着你,那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就有一个很好很好的闺蜜,我们做了5年好朋友,从一年级到现在,我觉得我们之间的相见就是缘分。我依稀记得我们的相见是在学校食堂和树荫下的木椅。当时我们都是稚嫩的,直到现在回忆起,我的心都是暖洋洋的。我们之间很有默契,几乎是一个眼神就懂对方想说什么。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一天都在聊天。即使是疫情期间,我们只能待在家。我们在这期间也一直用手机发信息聊天。如果是上课日,我们就会视频通话;如果是假期,我们一起聊天,一起思考很多很幼稚的问题。例如:奥特曼会不会是真的?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我们都会笑得很开心。我们也会互相抛梗,如果对方不熟悉这话题,就给对方科普。我们之间不存在尴尬,就算尴尬,也会化解得了。
我和她的兴趣相似,喜欢的偶像团体也一样、爱好也一样,所以我们之间的话题有很多,而且也是我们之间都懂得的。我和她也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如果没有疫情,我们这时可能一直腻在一起。我有时也会有一个想法,就是和她一起住。她也有这个想法。我们就在幻想以后的生活,一起吃饭、睡觉、学习、追剧、听歌、追星、聊秘密……这都很美好。
我真的很喜欢她这个闺蜜,她在我这儿就像块宝,真的很珍贵。我们也很享受这种生活,平平淡淡但有趣。我们之间的友谊不需要过于仪式感,因为每天都会不自觉地就有了仪式感,例如:我们会记录一起当闺蜜多少天、记录对方生日还有多久。这种仪式已刻在生活里,成为了很深的印记。
每个晚上必不可少的“晚安”、早上起床的表情包,这都是习惯。我们之间不需要“在吗?”这种信息。她一发信息,我就回她,我们之间都是秒回,除非网线问题。我有时还会吐槽她的网线,真的太慢了,发信息发了十分钟才收到,但我们并不会因为这个而责骂对方,甚至会把这个话题当做一个笑点。
我们的笑点也相同,就不知道为什么当听到一个笑话,我们都是同一时间反应和笑,这也算一种默契吧。我们的笑点有时真的很奇怪,也不知道怎么就笑了,而且还很同步。我们的想法、做法、生活作息也很相似。如果说我们是亲生姐妹,那也不夸张,因为我们简直太像了。
我们之间不存在攀比,相互都是对对方的优点表示仰慕。我华文好,她就会问我一些关于华文的知识;她数学好,我就会向她学习。我们是闺蜜,更是相互之间最好的学习对象。
我希望我们永远是闺蜜,友谊永存,甚至一生一世都在一起。
朋友一生一起走,我们也要一起追梦,一起做好伙伴、好闺蜜!我们也要成为更好的我们!
关嘉辉点评:
有时候,我们会通过写文章把感情表露出来。珈伊善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文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能读出珈伊与闺蜜之间的友好之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朋友万千,不如知己一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珈伊通过敘事抒情,先把自己和闺蜜之间美好的事写出来,再抒情,全文读起来连贯自然。
抒情,要如何才能打动读者呢?请看:
我希望我们永远是闺蜜,友谊永存,甚至一生一世都在一起。朋友一生一起走,我们也要一起追梦,一起做好伙伴、好闺蜜!我们也要成为更好的我们!
珈伊的这段抒情,嘉辉老师觉得甚好,无他,只因——真诚。
接下来,嘉辉老师针对珈伊的文章提些建议,请读:
*原文:朋友(就)像每个人世界中的“配角”,他们只会在某个时间段陪自己,之后也会是落下“曲终人散”的布幕。这(就)像一群人来到了十字路口,他们需要选择自己该去的那条路,选好了该前往的未来,大家(就)要背对背向那段路走去。
有的人讲话老爱用“就”,听着让人不舒服;有的人写文章,写着写着也来一个“就”。括号里的“就”,其实都可以删去,变成:
朋友像每个人世界中的“配角”,他们只会在某个时间段陪自己,之后也会是落下“曲终人散”的布幕。这像一群人来到了十字路口,他们需要选择自己该去的那条路,选好了该前往的未来,大家会背对背向那段路走去。
如何?删去了“就”,不影响意思,而且读起来句子更通顺、流畅。
嘉辉老师的写作习惯,连词、关联词,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迫不得已才用。
珈伊这篇文章用了很多“就”,嘉辉老师邀请小读者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就”是可以删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