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我告诉你,我班有个同学,一个假期回来就飙高了。”为了让整个话题有画面,也为了让哥哥相信他的同学的确长高了,安安把手举高,快要碰到车顶了。他大声说道:“那么高!”
“胡说,什么飙高,是长高!他哪会突然间长高那么多?我们又不是会蜕皮的昆虫。”
“真的!他真的好像昆虫那样,突然长大了。”安安其实不懂昆虫是怎么长大,蜕皮又是什么,他只是想尽办法说服哥哥。
“乱讲,我们是人,不是昆虫。”
“你才乱讲!”
放学途中,坐在车后座的平平和安安两兄弟聊着天,爸爸一般都会任由他们俩自由聊天,若非开始吵起来,爸爸是不会介入的。
“你们俩都对。每个生物都各有长大的节奏。你们俩也有自己长高的节奏。”
“爸爸,人会像昆虫那样蜕皮吗?”
“哈哈哈,如果人靠蜕皮来长高,那岂不是很恐怖?想象一下,我们睡醒看见自己褪下的皮在床上……人成长的幅度呈‘S’字型……”爸爸一个劲儿地发表,从倒后镜看见平平和安安一脸疑惑,他想了想,得换个方式跟孩子解释。
“你们小的时候,爸爸每一个月给你们在客厅的墙壁上量身高,是吧?嗯,这样吧,我们待会儿去买方格纸,你们给自己这几年的身高画个变化图表吧?”
打从平平满周岁那一天,爸爸就在客厅贴了两米高的尺。每个月的第一天,爸爸就在那里给平平量身高,在尺上做标记;安安满周岁后,爸爸也用另一个颜色,每个月给兄弟俩做标记。
“至于什么是‘蜕皮’呢?就是指昆虫定期,或者当身上的旧皮不能适应长大的身体,就把旧皮换掉,那好像妈妈必须给你们买新的鞋子。动物蜕皮的时候会比较辛苦,比如蛇必须借助石头把旧皮磨掉,而昆虫蜕皮的时候不能呼吸,得用自己的节奏成长。通常生物都是渐进式地长高,某些年龄会比较迅速,但成年后,就不会再有身高的改变了。”
父子三人一回到家,洗好澡就一起画图表,爸爸一边指导一边解释──X轴代表时间,往右推移代表时间增加;Y轴代表身高,以厘米计算。不一会儿功夫,平平和安安看到自己的成长图型。一岁过后,兄弟俩的身高一样,这条线呈斜线上升,估计弟弟到了哥哥这个年龄,就会长得跟哥哥一样高。
“昆虫通过换壳的方式长大。人的身高则比较复杂,因为是多基因形状,也就是说,很多因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高,而这些因素是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座根据不同的状况所控制,并非说我按了开关键,长高的基因就启动了那么简单。除了父母亲的基因影响,还有营养、运动等等也很重要。比如说,喜欢运动的安安,骨骼会迅速发展。但是,如果安安没有吸收均衡的营养,比如足够的蛋白质,就没有‘原材料’制造骨头。而足够睡眠对于成长也很重要。”
“那昆虫不能慢慢长高,是不是因为它们不睡觉?”安安问。
“你乱讲,我们人和昆虫哪里会一样?”
“一样啊!我们一样都是生物。”
“不一样!人有骨头,昆虫没有。”
“昆虫外面那个不是骨头?”
“哪里有骨头是长在外面的?那只是外壳。”
兄弟俩又闹了起来,爸爸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
“吃饭啦!”妈妈脱下围裙,叫唤父子三人吃午餐,“不管是昆虫还是人,都是要吃饭的呀。”
“我们是吃饭的人,不是吃饭的昆虫。”平平说。
“我们吃人的饭。”安安学着哥哥说,却没有想到,爸爸、妈妈和哥哥一听到安安这么说,不约而同大笑起来。
问一问,想一想:
1☉ 护士用什么方法给婴儿量身高?
2☉ 什么因素决定我们的身高?为什么?
3☉ 如果平平今年念五年级,请问他可以用多少个数据来画这张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