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在做什么?”李子风有点担心地轻轻抱着母亲问:“为什么您闭着眼睛?是生病吗?还是坐着睡觉呢?”
正做着瑜伽的妈妈静静地、缓缓地,继续闭着眼睛,说:“妈妈没有事啊,妈妈在感受风。”
“啊?”李子风觉得有点奇怪。自疫情不能上学以来,大人变得好奇怪,不是将煮好的食物拍照上传面子书跟人炫耀,就是低头种花、抬头看天上云彩变化,或像妈妈那样,常常一动也不动地闭着眼睛,静静坐着。
11岁的李子风听过大家讲环保课题,但他对于“自然界”,尤其是“风”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自然界现象,没有很好的体会。他知道“风”本身是无影无形的,不能直接被眼睛看见,但可以从窗帘的摇动、树叶的飘落“看见”风走过。
但是,妈妈说的“感受风”好像有点特别。他也学着妈妈什么也不做地坐着,试着感受风。
坐了一阵子,李子风抬起手来指向窗口:“妈妈、妈妈,我感受到风了,风从这边来。”
妈妈微笑看着他说:“你知道马来半岛有一种风,每年在某个时段会改变吹刮的方向吗?”
妈妈顿了一顿,接着说这是季候风。
李子风眼睛一亮:“这风到底是什么来头?”
“这风会随着季节转换方向噢。东北季候风从10、11月开始,经过南中国海从东北方吹来,带来大量雨水,马来半岛的东海岸这时常常会发生水灾。由于季候风很强劲,造成海上风浪很大,渔船难以出海,每年年底东海岸还会封港呢。接着,每年3、4月开始,季候风改变风向,反向地吹起西南风,这时轮到马来半岛的西海岸风浪变大。”
“季候风?每年有一定的时候吹?有一定的方向吹?大自然真神奇,好像人一样,可以约好似的。”李子风恍然大悟:“难怪每年年底东海岸就会淹水,影响上学和考试,还造成很多灾民离家避难!那东北季候风真可恶,就像坏人滋扰人的生活。这风果然不同凡响。”
妈妈大笑:“大自然的现象是经过很多因素形成的,难说好坏。人们如果善加利用,它是很有力量的能源。例如用风的力量来发电,在靠风推送船只的风帆的年代,风向对人们出航的时间和方向的掌握就很重要。只要掌握好时间和风向,风就可以推送船只到想要去的地方。所以,今天人们对出门旅行的人说‘祝你一路顺风、一帆风顺’。”
“哦,难怪大家常说要好好和大自然相处了。懂得大自然的习性,就可以安心出门,还可安全回家!”
妈妈继续说故事:“季候风会帮助帆船在海上行驶,苏丹王朝时代的马六甲就利用两股季候风的起点和终点,在马六甲海峡和大马半岛中段建立优越的地位,加上那时拜里米苏拉很聪明,使马六甲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成为世界闻名的贸易港口。”
妈妈见李子风饶有兴致专注地听着,便继续往下说:“人们说起当年马六甲的国际化程度,形容在马六甲,可以听见84种语言呢!”
“哇,原来善用自然现象,就可以发电、生产和生财,还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说完,李子风感到好奇,他想知道如何感受季候风?
妈妈神秘地说:“明天,我带你去海上感受一下。到时你体验看看。”
第二天,李子风和妈妈去码头坐渡轮到马六甲附近海上的五屿岛,Pulau Besar。
海上,一股风从船的前方吹来,同时,李子风也感受到另一股风从另一个方向吹过来。尤其是从五屿岛回马六甲的时候,这个感觉更明显。他抬头观察太阳的方向,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指南针,确认这两股风吹的方向。与船行的方向不同的另一股风,是东北方向吹来的,但一时间未能确定是否吹季候风。
李子风再思索月份:“嗯,现在是12月啊,正是东北季候风吹的时候。”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妈妈,我感受到东北季候风了!下一次,我们去东海岸感受东北季候风吧,一定更强劲!”
妈妈赞许地说:“是的,当年郑和的船队就是利用东北季候风,从中国坐帆船来到马六甲,再等西南季候风吹起时回到中国的。”
“噢,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和马六甲交往密切的郑和?”李子风知道大名远播的郑和,心中之所以生起这些问号,是因为他心中燃起一个打算。
“妈妈,老师昨天布置作业,要我们收集历史人物事迹,我还纳闷在这么多历史人物当中,该选择哪一位?现在我心中有了答案,而且刚刚脑子里也闪过题目,就叫《郑和与风》,您觉得这怎么样?”
问一问,想一想:
1. 目前我国吹什么方向的季候风?
2. 大马半岛的东海岸容易发生水灾,这是为什么呢?
3. 请绘出我国季候风的分布图,注明受此影响的地区有哪些?哪些地区经常发生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