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关老师捧着一叠报纸进班。组长把报纸发下,我们翻到《学生园地》,看看这一期谁的稿件被录用了。
映入眼帘的插画是一片翻腾的大浪──一片约一丈多高的海浪快将一艘渔船给淹没了。文章标题是《出海捕鱼记》,写的是我们很熟悉的情景──一位叫阿乐的出海捕鱼的初体验。
我看了看作者──周添乐。我用力瞪大了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看错。我抬头望了望后方,再环顾课室里的其他同学,好几位已经读罢的同学都和我一样,投来了赞叹的眼光。
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添乐这篇文章写得怎样?”这是一道老师很常问的问题,主要是培养我们对文章的审美和评鉴能力。
看到同学的文章被刊登,加上是一篇我们少数能阅读到关于出海捕鱼的体验描写,大家都为添乐感到高兴和光荣。对添乐来说,应该没有什么比别人阅读他的文章更高兴的了。可是,等到老师提问我们看法时,大家却胆怯不语,一时间班上陷入了一片沉静。
老师一如既往,抛下了问题后微笑看着我们,这是我们的思考时间。换作我是老师,我会非常热切等待大家对文章发表看法,哪怕是赞扬或是批评。可是,大家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开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要是再没有人发言,下课钟声一响,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添乐应该也会很失望;我们也会后悔不已。
只是对文章发表看法,如此而已——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胆怯。既然如此,由我来带头说说想法吧!我刚想到这里,坐在左前方的政鸿举起手说:“老师,我很喜欢这一篇文章!”他说,“添乐用了各种方式,突出了自己第一次出海捕鱼的体验。”
“对,阿乐把出海到丰收归来的心情写得特别棒!”晓萱说道。
老师看到有同学主动聊了起来,继续追问:“怎么说呢?”
“他运用了天气的变幻和环境的转变描写出海的情景。”我赶紧接着补充道。发表完,我坐下来,松了一口气,总算把心中想说的那番话说了出来。
教室里的讨论气氛慢慢活络了起来。老师请添乐上讲台,分享他写这篇文章的构思和背后的故事。我们对添乐的分享报以热烈的鼓掌,他站在台上,脸都红了。
“同学们,很高兴大家能够踊跃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是赞扬或批评,我想,对添乐都是很大的鼓励。”老师总结道。
“当、当、当……”下课钟声响了,大家都聊得很愉快。添乐快乐地笑了;我们也开开心心下课去了。
这堂课,很庆幸政鸿给我们开了个头,打破了沉默。他发挥了个人的影响力,带动了班上的其他同学加入讨论之中,针对文章发表意见和看法。倘若那时政鸿也和我们一样胆怯,静静不出声,老师就不会请添乐再进一步和我们分享他的写作历程,离开课室后,或许大家都带着遗憾呢!
问一问,想一想:
1. 你是如何看待身边人的主动和积极?
2. 面对班上同学从不积极到踊跃讨论的情况,谈谈你心中的感受,并尝试理清会有这种感受的原因,以及你之后会采取的行动是什么?
3. 你觉得“个人对团体的影响”有多大呢?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