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礼堂的空气泛着微热。我们依班级顺序坐好,四周还有些轻声交谈。很快,整个礼堂渐渐热闹起来。直到林主任走上前,拿起麦克风,开口讲话,礼堂才慢慢安静下来。
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平常的课外活动,会用“三分钟”这个主题,悄悄叩开我们的心。
我望向前方,一眼就看见了许老师。她手握麦克风,脸上带着熟悉又温暖的笑容。我心中一动:今天的主角,果然是她!她微笑着开口:“今天的主题是——三分钟。”接着,她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三分钟可以做什么?”我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三分钟,足够我解完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随后,老师播放了一段短视频。画面里,一位常年在外工作的母亲,因为无法照顾儿子,只能将他托付给妹妹。儿子即将上小学,母亲担心他学习跟不上,半开玩笑地说:“要是背不出乘法表,以后就见不到我了。”孩子怕母亲失望,便日复一日地苦练。那天,他和姨妈一起来到车站见母亲。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低着头,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乘法表。三分钟很快过去,列车即将开动,母亲不得不转身离去。就在车门缓缓关上的那一刻,孩子刚好背到“9×9=81”。
视频结束的瞬间,礼堂静得仿佛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我鼻子一酸,原来三分钟可以装下这么多沉甸甸的东西: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对“被抛弃”的恐惧,还有那份用稚嫩声音堆砌出来的、笨拙却真诚的爱。
平时觉得一晃而过的三分钟,在这个故事里却像一根无形的线,一头拴着孩子的期盼,一头牵着母亲的无奈。每一秒都叫人心头紧紧地收缩。
随后,老师请我们用三十分钟,把自己想到或感受到的东西写下来或画出来。我握着笔,脑海中浮现出风吹草地的画面,便写下了一段关于《蒲公英的约定》的文字:
他将蒲公英轻轻放在掌心,那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一阵风吹过,蒲公英悄然飞散。他看着那些细小的伞翼随风而去,轻声说:“这样,就成了遍地的约定了。”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那个男孩的背影随风摇曳,他的思念也正随着风,飞向那辆越开越远的列车。
活动的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合唱《小美满》。熟悉的旋律在礼堂里荡漾开来,刚才的酸涩悄然化为温暖,化作心中那个不经意却长久的小美满。
原来,三分钟能藏下一段沉重的故事,三十分钟能让心意落地,而一首歌的时间,可以让这些复杂的情绪,融进歌声里,变成一场特别又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