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 周勇均
学校: 槟城北海中华华小一校
刊登日期: 2025年03月22日

投稿作品 | 那一刻,我长大了

那一天,我放学回家时,天空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云朵仿佛被夕阳镶上了金边。一踏进家门,就闻到了厨房传来的阵阵芳香。我放下书包,轻轻地推开厨房的门,看到妈妈一副精疲力尽的样子煮着我最爱吃的炸鸡。

从小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懂得体贴父母。每当我饿了,便呼唤“妈妈”,一眨眼工夫,她就会捧出一盘香喷喷的炸鸡给我吃。有时在饭桌上,我一喊“妈妈”,她就会把鸡腿让给我。瞧,妈妈总会把最好吃的留给我,因为我就是周家的宝,周家的心肝。

直到今年,黄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解父母的辛酸后,我才领悟到父母的艰辛。爸爸为了赚钱养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怨无悔地为家里付出。妈妈为了我们一家人三餐温饱,忙着操持家务,从不埋怨。原来,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听了黄老师的一番话后,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幕又一幕的往事,我才发现我留给妈妈的竟是我不爱吃的食物。想到这,我感到羞愧不已。我要像妈妈一样把最好的留给她,因为她也是我心中的宝。从前,我只会要求得到更多的爱,却不知道原来付出和给予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今天吃晚餐时,只见妈妈打开饭罩后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发现桌上还剩下两只鸡腿。当时,我主动夹了一个鸡腿给妈妈,另一个给了爸爸。妈妈轻轻地咬了一口又一口,眼眶就红了。那时,妈妈紧紧地把我拥入怀里,并竖起大拇指,微笑着对我说我长大了,懂得关心父母了。

自那以后,我开始更加注意周围的人和事,我学会了关心家人,帮助家人。我知道,这就是长大的标志。那一刻,我长大了。


郭史光宏老师点评:

成长,是写作中永恒的命题,难以言喻却又无法回避。何谓成长?成长是怎么发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又是如何?这神秘的黑匣子,往往是多数人心中所有,又是多数人笔下所无。从这个角度来说,勇均的文章特别有价值。

文章中,勇均叙述了自己的改变前后,描绘了过程中的所思所感,点出了促使改变发生的关键,稍稍揭开了“成长”这个黑匣子的神秘面纱。

表面上,改变始于黄老师那堂课。实际上,爸爸妈妈平日润物细无声的默默付出才是关键。因为妈妈的留鸡腿、忙家务;因为爸爸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黄老师的那番话才能深深触动勇均的心,也才有了之后的回忆和醒悟。成长,没有奇迹,只有经营。

另外,不妨想象,如果这番话并非出自黄老师之口,而是由妈妈或爸爸来说,听在孩子耳中很可能就会变成抱怨甚至情绪勒索,触动人心的力量肯定要大打折扣。只因黄老师是个外人,这才让勇均主动而积极地进入回顾和反思的状态,也才能打从心底若有所悟并自愿改变。成长,无法强迫,只能助缘。

晚餐的那一幕,孩子主动留下两个鸡腿,一个给妈妈,一个给爸爸,特别让人动容。读到此处,为人父母的我忍不住代入角色,想象自己的孩子要是也这么孝顺懂事,心中暖暖的。

勇均的成长,从懵懂走向自觉,从理所当然走向心存感恩,从被人呵护走向照顾他人,可喜可贺。通过如此动情的书写,希望广大读者也能感受其中喜悦,也能观照自身生活,看见身边的好人好事。祝愿大家都能实现各自的生命成长。


上一篇                               


关注我们
订购星星学堂
联络我们/寻求合作
刊登广告
友情链接
星洲网
星洲人
学海

Copyright @ 2024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