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者: 蔡羽
插图: 农夫
有声呈献: 尤进来校长
刊登日期: 2023年11月28日

甘榜里的青山岩古庙



姑姑和堂弟大头即将返回伦敦,这天趁着周末,姑姑说想去青山岩上一柱香,顺便也带大头参观这座古庙。小乐一听,转头对大头说:“这座庙宇的风景可好了。不过,我们要登山哦,你的力气够不够啊?”

大头哼了一声:“到时我们比比看,看谁比较强!”

当小乐爸爸的车子缓缓驶入马来甘榜,姑姑有感而发地说:“从前要来这座庙,可没有现在那么方便。很小的时候,我还记得曾经是乘搭渔船过来的,船到海口的时候,我们远远望向位在半山的古庙,感觉真的像看到了神仙的居所。”

由于刚好是农历初一,到来的香客比较多,甘榜内到处停满了车子。小乐爸爸好不容易停好车子,下车后交了几块钱的停车费给村民。大头觉得好奇:“舅舅,这里又不是停车场,为什么我们要给停车费呢?”

小乐爸爸解释:“村民们让出自家的地方给我们停车,是一种理解和包容;我们付停车的费用,也算合理,而且可以作为村民的收入,大家互相帮忙。”

小乐跟随家人来过几次,这时他接口:“我看过很多热心的村民在庙里帮忙,好像搬东西上山啦,还有,庙里很好吃的斋面,也是村民炒的。”

小乐妈妈笑着说:“不错啊,你的观察很细腻,还注意到是谁炒面给你吃。”

此时,一家人已经走到青山岩的山门下,大头歪着头看山门上的大字,不解地问:“为什么这座庙宇叫青山岩呢?它又不是建在山洞里。”

小乐爸爸说:“我看过这样的说法,说是福建人习惯将寺庙称作‘岩’,所以有了‘青山岩’这个名称。话说,由于这座古庙的历史太久远,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出现的,到了1984年,古晋福建公会接管了这座古庙,成为它的管理单位。”

登上古庙的阶梯共有百多级,小乐和大头两兄弟约好一前一后往上冲,3个大人在后面慢慢拾级而上,说说笑笑。这天的香客不少,上下的人潮里也有不少是到来协助工作或领取斋面的友族同胞,大家碰面的时候彼此都会点头示意。小乐姑姑说:“这里的氛围太和谐了,真好!”

3人到了庙前,只见小乐和大头就倚在庙埕的栏杆边,欣赏着辽阔的海口风景。大头一见妈妈上来,脱口而出:“妈,这里的风景真的太美丽了!”

小乐姑姑点点头:“你知道吗?以前华人南来的时候,就是从这里进入砂拉越河,抵达古晋的。所以,青山岩古庙的出现,可能就和早期的华人有关系。”

小乐爸爸也说:“这个地方的马来地名是Muara Tebas,大概的意思是‘已经开辟的港湾’,据说是历史悠久的地名。”

小乐想起华文老师刘老师曾经跟他们提起青山岩的历史,说这座庙宇早期可能是一座佛堂。爸爸听了小乐的分享后,说:“确实是有这样的记录。20世纪初,有两位僧人主持青山岩的事务,而且在这附近也有3条河流,分别命名为佛祖河(Sungai Buda)、大佛祖河(Sungai Buda Besar)和小佛祖河(Sungai Buda Kecil)。一些学者推测,青山岩是逐步从佛教寺院,转而纳入华人传统民间信仰,以致发展成今日融合的规模。”

此时,小乐妈妈已经买好香烛,站在庙门口喊大家进去上香。小乐和大头跟着大人上过香后,感觉饥肠辘辘,赶紧跑到隔邻的食堂用餐。那边有两大桶斋面,还有咖啡和茶,任由善信取用。

一家人各自取了面和饮料,在一张长桌旁坐下,小乐和大头各吸了一大口面条,直呼好吃。小乐姑姑已经有整10年没有到这座庙,于是边吃边留意周围的变化。她发现不止在厨房忙活的是马来村民,在一边帮忙折纸钱的,也有马来同胞,难怪这些年透过社交平台,看到很多人都将青山岩视为族群和谐的模范。

她对大头和小乐说:“青山岩和甘榜一起存在了很久,可能超过200年也说不定,两者早已经成为一体,古庙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甘榜也成为古庙的守护者,这种和谐共处是非常珍贵的,也是非常美好的。”

小乐姑姑离乡背井,接触过不同的民族,在这方面有特别多的感触。听了姑姑的一番话后,小乐也说:“我的老师说,砂拉越最大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族群和谐。”

姑姑报以赞许的眼神,此时突然想起什么,转头问小乐爸爸:“主庙的隔壁好像建了新的建筑,那是什么?”

“那是妈祖庙,应该很快就落成了。”

小乐姑姑哦了一声:“妈祖对早年飘洋过海的先民来说,是重要的守护神啊。”

在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大头又拿了满满一碟面条回来,直呼:“那位阿邦的炒面真的太好吃了!”

大家看着他圆圆的脸蛋,都禁不住笑了起来。


1128-2.jpg

上一篇                               


关注我们
订购星星学堂
联络我们/寻求合作
刊登广告
友情链接
星洲网
星洲人
学海

Copyright @ 2024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