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 马昕正
学校: 康乐华小(五年级)
刊登日期: 2021年10月12日

投稿作品 | 固执的爸爸【本周佳作】

    “铃——”“喂,还没。他已年过半百,让他自己做决定吧!”挂了电话后,妈妈目无表情,万般无奈。唉,最近连续好几天外婆都因爸爸拒绝接种疫苗而不断来电。外婆还曾亲自拨电给爸爸询问。

    爸爸认为疫苗不仅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还会对长者有害。其实这些是对疫苗的误解。由于一些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几周内死亡,人们对疫苗的误解更深,更是以讹传讹。

    有一次,亲戚们在网络聚首,大姑和小叔好言相劝,希望爸爸相信现代科学。他们让爸爸知道,接种疫苗后,即使患上新冠肺炎,也有助于避免病情过于恶化。但爸爸却反驳说去年他患上H1N1流感而入院的事,他怀疑自己是患上了新冠肺炎,只是被医生误诊。他认为体内已有抗体,无需接种疫苗。这一连串的借口无非就是为了逃避。一意孤行的爸爸,谁也说服不了。

    今天,雪隆区进入复苏计划首阶段,一系列的经济领域获准重开,包括理发店。爸爸乱蓬蓬的头发终于可以去修剪了。出门不到半小时,爸爸气急败坏地回到家。姐姐好奇地问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不是说要去理发吗?”爸爸无视姐姐的提问。

    “如何预约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爸爸问道。


郭史光宏点评:

    昕正的文字能力和谋篇布局的功夫已经相当成熟。整篇文章紧扣爸爸的“固执”,所写的几件小事件都围绕主题推进,很棒。结构上,以外婆的电话为开头,以爸爸气急败坏的提问为结尾,也颇具巧思。这肯定是几经思考的选择,不是仓促而为的,值得我们留意并学习。

    尤其是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使文章有了“突然断掉”的感觉,让读者忍不住去想——“然后呢?然后怎么样?爸爸为什么没理头发就回家了?”于是,读者会重新回到文章寻找蛛丝马迹,尝试找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了不起的尝试,我很欣赏。一些读者也许能猜到,爸爸是因为没接种疫苗而被拒于理发店门外,进而会心一笑。但是,我相信也会有相当多读者没能读出这一层意思而变成丈八金刚。为什么呢?我认为是文章中并未埋下足够的伏笔和线索,没能支撑读者的阅读理解。能读出这层意思的,很可能是因为自身生活经验,而不是文章所提供的信息。

    因此,我会建议昕正在文章中埋下更多伏笔和线索,比如:报章上的报道、电视上的新闻、理发店的脸书广告、亲朋戚友的对话……不要刻意强调,最好能不动声色地带进故事。足够的线索,才会让戛然而止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最后,还是想向昕正表达我内心的敬意。小小年纪就能在写作上如此自觉地谋篇布局,这么勇敢地尝试不一般的写法,真的很了不起。多读多写多想,期待你往后更有意思的作品。

上一篇                               


关注我们
订购星星学堂
联络我们/寻求合作
刊登广告
友情链接
星洲网
星洲人
学海

Copyright @ 2024 Sin Chew Media Corporation Berhad (98702-V).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