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到伟明的身旁,看着昏暗的天空,语气平和地说:“你闹够了吧?我刚骂你,是为你好。你并不笨。只要认真上课,多做练习题,数学测试肯定能及格。
“我在和你说话,你听到吗?你哭了?”
伟明强忍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脸颊。他赶紧别过头,用衣袖擦拭泪水。
节录自6月15日《星星学堂》故事《我笨吗?》
朋友传来孩子的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成绩:6个A、4个B。虽然朋友没说什么,但可以感觉他松了一口气:乖孩子,他应该可以申请个奖学金,或是可以念个好的学校。
我也在等一个少年人给我讯息。他今天拿成绩了。但是,我等到天黑也见不到他任何讯息,一个也没有。他的父母也没有传来什么消息,静悄悄的,感觉是三不──不要提、不要问、不要想。
原来,我也是有成绩期待的。我想,如果少年人传来好几个A的成绩的话,我也会松一口气,因为他前面道路的栅门开了、绿灯亮了,可以向前走去深造,进到大专学院,甚至讨个奖学金,毕业后找份好工作,成家立业。
不是吗?学生的道路都是这样铺排的。但是,当考烂了、毁了,此路不通,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有,不过,不是过去学校读书考试开辟出来的。
6月15日的《星星学堂》故事《我笨吗?》(文:张泰忠;插图:阿米;有声呈献:潘德南),尝试从小孩和父亲的两个角度看待读书和考试。故事中的伟明憧憬着未来会像父亲般当上数学博士,三年级时还成了当时班上第一位熟背1至12乘法表的学生。他是好学生,但冠病疫情转向网课时,他不能适应,便落后了,即使他认真听课、认真学习,考试前还熬夜做模拟试题,但努力和结果不成正比──39分。父亲看到孩子成绩差,说他不笨,只要认真上课、多做练习题,数学肯定会及格。
听到父亲这么说,本来伤心的伟明更像伤口被洒上盐,泪流满面。
“笨、认真、多做练习题”本来就像是上学的方程式和结果,但人人资质不同,死读死啃死背死做练习题,很多时候是反效果,这只能怨自己笨吗?对孩子来说,父亲用的“笨”就像是定罪,让孩子没有出路。当孩子接受这个“笨”,很大可能就关闭上一切学习的努力,提早放弃自己,接下来上学便是行尸走肉,过一天算一天了。
我听父母说过,不能读书啊,就出来做工咯,但打算要走上这条路时,也要好好想一想21世纪的挑战是什么。不要说远,单单在这个冠病疫情期间,就足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受到挑战,职场的操作、企业的营运都得大转弯才能生存。
伟明的父亲看到孩子的月亮风筝,有了领悟,他决定换个模式,提升伟明的数学能力。我相信这位父亲看到孩子的天赋,愿意探索孩子的潜能。其实,伟明除了憧憬父亲的成就,也应该发掘自己的才华,给自己多几条路走,总能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