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的〈星星学堂〉故事《小厨神上阵》,故事说道发生了流行疫症,大家停工、停学,一家人宅在屋里。小杰吃了妈妈煮的东坡肉,听了爸爸讲东坡肉的起源,对煮菜大感兴趣。
很多人吃过东坡肉,却可能不知道东坡肉是苏东坡所创。苏东坡爱吃,他不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还来者不拒,什么都吃。当吃得兴起,吃过的东西就成了他创作诗词文赋的素材。
苏东坡的《猪肉颂》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据说,此诗的猪肉即是今日人人爱吃的东坡肉,而诗末两句,也足以让人见识,一代大文豪不介意以低贱的猪肉入诗,既有吃货个性,又有处于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创意精神。
复课上学了,回到学校,见到同学,可是不能像以前那样痛快的聊天、玩耍。复课上学,真的是上学,只能读书,大家要保持距离,会不会觉得很无趣呢?
复课上学,代表了疫情受到控制,至少有限度的出外活动,虽然它不是百分百回到以前,但我们必须珍惜这样的机会,并且遵守各种防疫措施,不然功亏一篑,再度有人感染,又要回到居家限制行动,那就麻烦了。
的确,我们的生活不都是一帆风顺,要什么就有什么。当不如意的事发生了,我们要如何面对呢?是继续抱怨,总觉得自己倒霉?还是终日想着不好的事情,闷闷不乐?或是,接受事实,改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或是创意的想法,度过这个难关?
疫情期间,很多人不能出门,烹饪成了其中一个受欢迎的居家活动。刊于7月7日〈星星学堂〉的《小厨神上阵》,故事里的小杰,也因为在家,注意到了妈妈煮的东坡肉,开始喜欢煮菜。除了煮菜,《小厨神上阵》也说了一个或许大家都不知道的事:原来我们熟悉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大诗人苏轼“苏东坡”,除了当官写作,还很爱吃,东坡肉就源自于他。
苏东坡曾写一篇《老饕赋》,例举各种煮菜的方法、美味佳肴,还有如何享受美食。苏东坡用“饕”来形容自己。“饕”就是饕餮(tāo tiè),是传说中凶残贪吃、贪得无厌的怪物。苏东坡用怪物形容自己,还写成一篇赋,换作现在,就跟自称是大嘴巴、吃货没有什么两样。苏东坡能这样自我嘲讽,不当一回事,可见是性情中人一个。
苏东坡个性豪迈、博学多才,但是当官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曾经得罪人,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被贬官到南方的黄州,那时的他非常落泊,被逼远走他乡,到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当小官。但是,苏东坡没有意志消沉下去。他在黄州开荒种地,还是什么都吃,发挥创意煮菜、享受美食。那时,他自称东坡,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也是在黄州写成的。
1097年,62岁的苏东坡还被贬官到更南方偏远的海南岛,吃了北方人少吃的海鲜,还有野味,像牡蛎、虾蟆、薰鼠、果子狸,甚至有毒的河豚,生吃沾蜂蜜的小老鼠。不过最可怕的,应该是吃蝙蝠──就是据说引起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蝙蝠!可见,很久以前就有人吃蝙蝠。但是,苏东坡的最爱应该是猪肉。据考证,苏东坡一生写了近五十首跟吃有关的诗,而东坡肉、东坡腿、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脯、东坡酥、东坡蜜酒等等,都跟苏东坡的名挂钩,可见苏东坡实在是一名爱吃的老饕。
苏东坡的文学佳作及美食诗词文章,很多是在他人生的低谷,被贬官到偏远落后的南方时写出来的。像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等等,都是苏东坡贬官时,写在诗词中的食物,后来竟成了一道道的美食。当我们遭到困难、打击,很容易就会意志消沉。但是,我们应该向苏东坡学习,即使在糟糕的环境和时刻,也能正面积极、乐观的面对现实,在苦难中享受人生。
苏东坡吃货和豁达的个性,让他在任何处境都能自处和享受人生。他甚至让他的和尚好友佛印甘为他破禁,《戏答佛印》就写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第一句的典故,说道陶渊明爱喝酒,作为好朋友的慧远法师为了请他入社,破例允许他一人可以饮酒。进入第二句,苏东坡戏说好朋友佛印也是如此,为了朋友,破戒准备了烧猪款待自己。接下来他笔锋一转,语调低回的说,我们常常像采花蜜的蜜蜂,辛苦为他人作嫁衣裳,最后甜甜的花蜜入了谁人的口,蜜蜂可知道吗?
虽然如此,苏东坡在官场上不控制嘴巴,常常直言而得罪人。但他被贬官的逆境,也让他尝遍人世美味和奇味。《猪肉颂》就写道: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宋代,猪肉显然不入流,有钱人不吃,没钱人不会煮。但苏东坡有眼光,下手慢火做红烧肉,结果烹出了流传今世的美食。
后来,苏东坡再贬到更远的儋耳(海南)时,知道弟弟苏辙受连累,人都消瘦了,便写了《闻子由瘦》的诗: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从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俗谚云:大将军食饱扪腹而叹曰:我不负汝。左右曰:将军固不负此腹,此腹负将军,未尝出少智虑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从这首诗,可见苏东坡以前是五日食猪、十日食鸡,无肉不欢。(注:北宋,人们爱吃羊肉,羊肉昂贵,一般人望羊兴叹。被贬的苏东坡吃不起羊肉,只能吃低賤的猪肉。)但贬官到海南,没什么肉吃。逼于无奈,他吃了蕃薯芋头,当地人推荐的烧烤蝙蝠和老鼠。以前听到人生吃沾蜜的老鼠宝宝(蜜唧),就要吐了,因现在要跟当地习俗,连虾蟆都吃了。他回想起在朝中做大官的往事,说将军们挺着腐败的大肚子,非常得意,以为没有亏待自己的肚子。实际上,将军们也只是吃吃喝喝的皮囊而已。对于美食,苏东坡说,蜈蚣所怕的味道,糜鹿反而很喜欢。这是一种生活哲理。虽然吃得不如意,但苏东坡还是很豁达的安慰弟弟:虽然我们俩瘦得衣服都宽松了,见面两个瘦老头实在是仙风道骨,但这样要回家时,就能骑上黄鹄一飞而去。
即使是一首落难的诗,苏东坡不像别人,哀怨的大吐苦水,反而有乐观和吃货的乐天个性。
住在海南难捱的4年,苏东坡看到当地人民智不高,便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当他走时,写了《别海南黎民表》:“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诗中,他说自己在四川是寄居,海南才是他的家,深情款款。
虽然苏东坡一生会“不合时宜”,但他遭遇逆境,却也能乐天知命,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也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