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札堂》有声作文团队:关嘉辉、蔡尚伟、詹丽诗、关嘉豪
受访/照片提供:关嘉辉老师
对学生和老师来说,解除疫情限制行动之途漫漫长。等待又等待中,〈星星学堂〉作者之一关嘉辉老师跟数位老师组织一个团队,善用这段居家学习的日子及网络科技,带领学生制作了“《牛札堂周报》有声作文”,让学习有了新创意!
① 《牛札堂周报》有声作文的概念及创意是怎么来的?它如何形成呢?
答:办有声作文的概念早在3年前便萌生。当时刚好是班级作文周报的创刊初期,加上要处理教学的日常事务,办有声作文的念头只能埋藏心中。
这念头就像躲在灌木丛里的兔子,不时探露一下脑袋,像是提醒自己,别把它给忘了。就在行动管制令开始的一个星期后的夜晚,它又探出了脑袋。这时期,家长们都在迫切地为孩子寻找自学的材料;孩子们都被关在家里无所事事,心中一定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倘若他们将心中所想,变成文字投稿,那必定是这期间留下最好的文字记录、将来美好的童年回忆。这或许就是办有声作文的最佳时机。
那个夜晚,我制作了第一个有声作文的短片,速度极快地将它搞定。我将视频发到周报团队的聊天群,《牛札堂》有声作文正式诞生,于第二天在YouTube频道开播。
欢迎订阅《牛札堂周报》YouTube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JYPei215FyESQQ4VBXR5Q
② 疫情前,学生们已经有写作习惯。老师是怎么训练学生写作呢?
答:2017年,我们在一所渔岛的小学办起班级作文周报,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经过编辑、排版,在报纸出版发表,写作就这样在班上火了起来,陆续办起了《猪箩记》《属鼠班》还有至今的《牛札堂》。
通过班级作文周报的发表,学生真切感受到写作的意义:写作就是拿起笔来说话。周报出版后,人手一张,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全班的同学都是读者,学生将周报带回家,家人成了周报的读者。我们将周报送到其他班级、送到校长室、放在学校的阅读角落,于是学生写的作文有了一个个明确的读者,有效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
学生每天写三到五行的“每日素材”,简要记录当天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目的在培养学生发现和选择素材的能力。周末两天,学生在家写一篇“每周一稿”,内容可以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每日素材”中选出来一个,或是两个到三个有关联的事例,写成稿子向周报编辑部投稿。
周报出版后,我们研读学生的作文后给学生上作后讲评,通过“欣赏”的环节,师生共同发现和欣赏学生作文的佳句,评出学生的语言好在哪里;“挑刺”是从学生作文发现共同的问题,诊断学生作文出现的语病;“训练”则是根据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不过,人有惰性,学生也会懈怠,会厌倦。因此,为了维持学生写作的热情,我们建立一个写作的激励系统,给学生设下写作的目标,在写作的路上激励他们,一步一步朝前走。
③ 学生的写作习惯,如何帮助牛札堂的创立呢?
答:一直以来,学生最早接触的是考试作文。当然,考试作文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内容也有些虚情假意,根本让学生提不起写作的热情,甚至有些胆怯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我们决定办周报,让孩子们记录生活、分享生活,让写作回到生活。
从此,牛札堂的稿件可说是来源不断,学生都能够“定时”交上稿件,才能使到《牛札堂周报》每个星期准时出版,风雨不改。
作文周报能够让学生更用心生活,将生活的点滴跃然纸上。有些作品不仅是学生的自学材料,更是教师上作后讲评课的教材,两全其美。
④ 在国内,有声作文是由牛札堂第一个开创吗?可以简单说说制作过程。
答:很高兴牛札堂可以受到认可,为小学生打造一片写作的发表园地,为儿童写作出一点力。我们不敢保证牛札堂是先驱,是第一个开创,毕竟我们也坚信还有很多老师同样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用心经营儿童写作的园地。
团队里的成员都是老师,复课后的教学工作肯定会回到繁忙,考虑到这一点,目前我们都尽可能选择以最简单的操作方式来制作有声作文的视频,以及专页和频道的管理。
收到孩子们的来稿之后,我们会进行筛选。入选的稿件将制作成演示文稿。录音经过剪接和后期加工,会在演示文稿插入音频,再存档成MPEG-4视频,把制作好的视频上载到YouTube和Anchor fm再安排播放时间便大功告成了。
⑤ 借助科技,如何可以提高写作的水平及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孩子们对制作有声作文有什么回应?
答:手机时代已经来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已经处身在科技的时代。
有声作文以“声音”发表孩子们的作文。我们相信通过朗读可以锤炼小作者的语感,让他们通过朗读修改自己的作文。投稿的文章是小作者自己写的,朗读自己的作品,想必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过程中还能提高小作者的朗读水平,让朗读成为孩子语文学习的另一个拐点。
站在听众的立场,我们希望能为小学生提供 “用耳朵阅读,欣赏美文” 的作文学习新方式。
某日网课后,我向班上的学生提起推行有声作文的想法,希望借此看看学生的反应。没想到,我一提出来便获得线上学生的热烈回应,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录制团队。
最难得的是,有声作文的推行也得到了家长的鼎力支持。大家在YouTube上看到的投稿宣传短片,都是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拍摄。
⑥ 老师们应该如何发挥创意,把生活在科技产品中的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答:疫情导致停课,复课日期又不确定,使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为艰巨。有人说,一个疫情把很多老师都逼去当YouTuber,出尽法宝就为了将停课的影响降到最低。
然而,电子产品对眼睛造成的伤害极大,线上的学习视频应该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要传达的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即便学生一开始不理解,但仍可以反复观看。
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清单,清单里应涵盖丰富且多元的学习资源,并且符合多元学习智能,让学生在清单里能够找到自己有兴趣学习的,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节奏自学。
⑦ 你收到哪一类稿件最令你感到惊喜?
答:每一篇稿件都是孩子们费尽心思的创作,各有千秋。
这个平台主要是希望孩子们可以摆脱平日里写考试作文的各种局限,可以更大胆地尝试去写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撰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也希望可以收到更多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惊喜的作品。
⑧ 牛札堂对外征稿,有什么困难、阻碍及收获呢?
答:开放投稿后,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吉打、霹雳、雪隆、彭亨和柔佛的投稿。当中,柔佛的来稿特别踊跃,这也促进了国内小学生的写作交流。
目前,我们保持着周一到周五,每日推送一篇有声作文。
由于是非营利组织,没有经费,因此不设稿费,唯稿件入选的小作家会获得精美证书。
我们也结合各方面提供的意见,作出改良。现在,有声作文已经附上字幕。
团队里都是热心推动儿童写作的老师,从稿件筛选、短片制作、海报设计、专页和频道管理,到宣传,各项任务都由老师主动挑起。
最后,我们通过谢政鸿同学的《<牛札堂>有声作文和我》,看一看他对有声作文的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学习有那么多种形式。当关老师提出做有声作文时,我大吃一惊,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我吓呆了。
可是,当我开始投入录制有声作文,发现这是一个特别棒的体验。小学时期,能遇上这样的老师,让我们在学习上有新的尝试,我觉得是一件幸运的事。
我家没有录音室,为了确保录制出来的音频没有杂音,妈妈把我关在一个隔音的房间,录音时把门锁上。
刚开始录制,我特别紧张,一直犯错误、一直念错字,只能不停地重录。录制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现句子怪怪的,我不得不停下修改,重新录过。录完,发给老师之前,我会听一遍,有时听了会特别的难受,听到自己念得结结巴巴的,只能果断把录音删除,重新录制。后来,慢慢习惯了,我发现自己念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好。
最令我难忘的一次是同一篇文章,我已经重复录三次,觉得第三次的表现很不错,还剩最后一句我就大功告成了。我万万没想到,妈妈突然敲门。我瞬间崩溃了!我已经录三次了,现在又要重新录音,太难了。
有声作文开放投稿后,其他学校的同学都很踊跃投稿。他们的投稿启发了我的写作,让我看到了作文原来还可以这样写。我一定会努力,更积极地写作,写出更多的好作文。
行动管制令期间,宅在家,我什么都不可以做,实在是闷透了。有声作文,让这无聊的生活增添了一些色彩,给了我不同的学习体验。